2019年10月23日,第三期“法硕论道·师生下午茶”活动在学院路校区三号楼125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刑辩里的精神世界——以亲历个案如是说”,由法硕学院实践教学部教师张佳华博士发起,9名分别来自2017、2018级的法硕学生参加,法硕学院青年教师张宪博士和陈希博士作为特邀嘉宾也参加了沙龙。
张佳华老师在学术科研之余,还是一名兼职律师,这样的身份让她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有丰富的刑辩实践经验。本次活动,张老师以自己亲历的案件为引导,向学生们揭开刑事辩护的面纱,引领同学们深入刑事辩护的精神世界。
活动伊始,张老师通过让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了解同学们参加茶会的目的和疑问,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刑事辩护的兴趣以及对刑辩律师工作的好奇。
张老师首先谈到兴趣和规划对一个人成就职业生涯,特别是做好刑事辩护的重要性,认为人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走不会纠结和浪费时间,而良好的规划可以明确自己该做什么。随后她着重强调专业化是未来刑辩工作的趋势,“精细”可以让年轻律师迅速积累履历和经验。但同时她又强调刑辩律师对各行各业知识的掌握对办好案件的重要意义。针对同学之前提到女生在刑辩领域受“歧视”的问题,张老师认为并非如此,性别不是问题,关键还是能力,而且女生做刑事案件具有一些优势可以发挥,可能更益于争取当事人的利益。张老师紧接着谈到了活动主题中“精神世界”的内涵,不仅包括当事人及其家属的精神世界,同样也包括律师的。刑辩工作可以让律师深入嫌疑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观察人间百态,感受极致的人性,对亲情和自由的意义产生深刻认识,张老师通过讲述自己亲历的一系列案件进行了具体阐述。针对有同学对当前刑辩大环境的疑问,张老师承认其艰难性,但不容忽视的是,立法和司法状况都在不断完善,整个社会包括公检法机关对刑辩律师的接纳和重视程度也在加强,她对未来表示乐观,相信刑辩律师的执业感受会不断改善。随后张老师就实践中刑辩律师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包括辩护意见很难被公检法机关采纳,存在控辩不平等对待,以及涉黑案件律师会见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还解释了实践中无罪率低背后复杂的原因。刑辩工作的困难确实给张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和痛苦,但和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接触的过程中,她也收获了很多感悟,这些感悟或深刻,或有趣,同学们认真听着,时而点头,时而发笑。
随后张老师让同学们提问,有同学请教老师有没有一些让自己受益匪浅的工作习惯或者技巧,张老师欣然解答。她提到不同案件用不同档案袋分装的实用性,并告诫年轻律师注意避免执业风险,不能为了满足当事人的需求就突破底线。此外,她还为大家介绍了一系列和嫌疑人会见的交流技巧和注意事项。接着又有同学提问会见时不询问当事人案件真实情况是否是更好的选择?张老师明确表示不赞同这种观点,她认为只有知道案件的真实情况才能真正帮助当事人维护权益,并用案例对此进行了解释。
最后,此次下午茶活动在张老师对在座同学的祝福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以漫谈的形式进行,召集人张佳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她从事刑辩工作多年的执业感受和技巧,并用自己丰富的办案经验生动展示了刑辩律师的真实写照,同时也穿插解答同学们的提问,茶会氛围活跃、融洽。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积极向老师提问,茶会时间虽然不长,但大家已经对真实的刑辩工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感受到刑事辩护的魅力与艰辛,并在踏入工作之前收获了宝贵的建议和警示。茶会之后同学们对张老师的谆谆教导纷纷表示了感谢!
文、图 陈彦名